新闻中心
站内搜索
联系我们
高佃亮剪纸艺术工作室
手机:13803132535
联系人:赵凤梅
邮箱:2938016673@qq.com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剪纸大师高佃亮:带着剪刀闯 一年剪出几百万

2015-07-25   10:10:32   来自:yxjianzhiys88

剪纸大师高佃亮:带着剪刀闯北京 一年剪出几百万

http://www.qianlong.com/2015-02-16 05:36:30来源:北京日报

原标题:带着剪刀闯北京 一年剪出几百万

本报记者 杨丽娟

  从1924年的巴黎冬奥会会徽,到北京和张家口正在积极申办的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志,正在展出的《世纪之约》乍一看有点平淡无奇:不就是以冬奥会标志为内容的邮票吗?仔细一看才发现,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“邮票”,既不是印刷品,也不是画作,而是货真价实的剪纸作品。

  2月11日,第五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“剪彩冰雪、热盼冬奥”****剪纸艺术精品征集活动获奖作品展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开幕,出自剪纸大师高佃亮之手的《世纪之约》,摘得了此次活动的特等奖。

  怎么想到用传统民俗的剪纸表现颇具现代设计美感的冬奥会标志?原来,早在2012年张家口刚刚开始申办冬奥会时,高佃亮就用剪纸剪出了冬奥会的九个比赛项目,没想到后来居然被选为市里的申奥宣传品,还拿到索契冬奥会上去展示。这让他意识到了剪纸对国际友人的魅力,“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我家隔壁的邮局,就想到了用邮票来表达对申奥的期盼。”就这样,高佃亮花了三个月时间,设计、定样、刀刻、上色,终于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这件别出心裁的剪纸作品。

  其实,这已经不是49岁的高佃亮**次“不走寻常路”。在蔚县,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头——“**个剪纸万元户”。

  那是1984年,随着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民盖起了楼房,逢年过节贴窗花的习俗反而越来越淡。当时,打小“为了生存搞剪纸”的高佃亮还是蔚县南留庄镇单堠村的一个普通农民,眼看着“零售”剪纸的路越来越走不通,他干脆跟哥哥一起创建了蔚县单堠剪纸厂,想走批量的化之路。

  开始几年,高佃亮只是在蔚县县城里跑活路,后来一个朋友偶然问他:“守着县城转圈圈,你的剪纸走不远,干嘛不到北京去试试呢?”说走就走,1987年,高佃亮背起刻刀和彩纸直奔北京。白天跑景点旁边的工艺品商店,挨家问店主要不要剪纸;晚上为了省钱,有时甚至跟流浪汉一起挤在露天长椅上。所幸,遭遇了无数白眼之后,终于跟琉璃厂的一家店签订了800元的单子,这是他闯进北京市场的**桶金。

  与其他地方的剪纸不同的是,蔚县剪纸是中国****以阴刻为主、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。这种剪纸的精髓不是“剪”,而是“刻”,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,拿小巧锐利的刻刀刻制,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。独树一帜的蔚县剪纸一摆进北京的工艺品柜台,就吸引了不少客人。从此,来自北京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进了蔚县单堠剪纸厂。1991年,这个村子里的小厂还吸引了人民美术印刷厂的业务员,高佃亮以年画形式创作的剪纸《八子图》,被印刷厂制作成贺年卡,随后又被外交部选为指定礼品送到了世界各地。

  作为**个带着蔚县剪纸到北京闯市场的人,高佃亮很快成了蔚县赫赫有名的“**个剪纸万元户”。可他并不满足,一边精心设计,将剪纸与台历、镜匾、服装设计甚至舞台艺术结合,一边扩大厂子规模,招收工人,在****各地开代理店。

  如今,仅在北京,高佃亮就开了三家代理店,蔚县村里的小厂子也早已变身为位于蔚县萝川影剧院前厅的车间。每天,四五十名工人在这里忙碌,男人们用刻刀镂月裁云,女人们用毛笔点染色彩。一把把小小的刻刀,每年能“剪”出几百万元的产值,“刻”出工人四五千元的人均月收入。

  偶尔,有人会问,是否担心批量的工业化抹杀剪纸的艺术特色?高佃亮的回答很简单:“要是连愿意搞剪纸的人都没了,还谈什么艺术?”在他看来,剪纸不应该是濒临灭绝的“非遗”,而应该回归生活,成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。